近些年库克有意将苹果产业链迁出我国市场,理由是东南亚地区的成本更低,富士康、纬创等御用代工厂也纷纷响应,在印度等地建厂。然而,结合中美科技竞争不断升温的大环境,很难不让人猜测,苹果东迁计划或是受到了“某普”或者“某登”的授意。
要知道,我国是苹果最大的制造、销售市场,而苹果以及它的下游代工厂也给我们提供了超过万个就业岗位,双方一直保持着互利共赢的局面。如今苹果、富士康在国内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后,却没有感念之恩,执意要走,丝毫不顾忌或可能造成的大批员工下岗问题。
不过,“天要下雨、娘要嫁人”,对于他们的离开,我们没理由也没办法阻挡。
可没想到的是,郭台铭的一句傲慢之语却彻底惹怒了国人:中国市场离不开富士康,这些年是我们在给大陆赏饭吃。
不可否认,苹果产业链以及富士康等代工厂,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就业支持,但平心而论,若没有国内市场提供的大环境,富士康也很难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加工厂成长为代工巨头,苹果也很难一次又一次的创造销量记录。何况,富士康带来的又不是多么优越的就业环境。
因此,究竟是谁离不开谁,郭台铭显然是没有认清现实。
但事实胜于雄辩,结合近些年富士康的处境,就足以看出究竟是“国市场离不开富士康、还是富士康离不开中国市场”。
远赴东南亚建厂的富士康,并没有如郭台铭预测的一样复制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势头,反而是因为水电、人工、设备、产能效率等各种问题损失惨重,突发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更像是压垮富士康印度工厂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
果然,在今年第二季度,郭台铭尝试着重新把产业重心带回大陆市场,为了赢得市场的支持,决定入局芯片封测产业。为此,富士康青岛工厂买进了首台国产封测光刻机,郭台铭还豪言:华为芯片的代工订单,我全包了。
而对于富士康这迟来的“殷勤”,许多网友并不买账,更重要的是,富士康根本没有全包华为芯片代工的实力。郭台铭有此言行,目的是为了给富士康重塑形象,得到我们的认可,从而减小它发展的阻力。
换个角度来看,郭台铭带着富士康在海外兜兜转转一圈之后,似乎渐渐认清了现实:并非是中国市场离不开富士康,而是富士康离不开中国市场。
富士康近段时间的举动则更能证明这个事实。
由于iPhone13在我国市场供不应求,库克做出了“降价加量”的决定,突如其来的产能让富士康有些措手不及,毕竟多个印度工厂已经关闭,倘若无法如期的向苹果供货,富士康这个“御用工厂”的头衔恐怕是要换人了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,富士康这次终于找对了方向,在国内市场开启了多轮招工计划。
为了能及时完成苹果的订单产能,郭台铭这次可谓是下了“血本”,除了给员工块钱的底薪,以及日常的加班提成之外,还在郑州等多地工厂实施了返费方案:员工在职90天,便可领取高达1万块钱的返费。
得益于此,富士康截止目前,已经紧急招到了20万名员工。按照这个标准算,富士康给员工的返费就高达20亿。
不过,相比完成苹果上百亿的订单而言,郭台铭这20亿花的绝对物超所值,因为这并不影响富士康赚取代工利润,更重要的是,在国内员工的帮助下,郭台铭的富士康再一次度过了难关,否则,富士康基于苹果的代工地位,很可能会被精密立讯、比亚迪等竞争对手取代。
经过这次紧急招工,郭台铭也该认清现实了,如果不能端正态度对待国内市场,那么下次或许就没有这么幸运能涉险过关了。